测科院邀请施利锋副教授分享Nature子刊撰写与投稿经验
发布日期:2025-02-05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浏览次数:0次【字号 大 中 小】
1月20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邀请中国矿业大学施利锋副教授到院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会议由航测所王浩副研究员主持,测科院多名职工和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施利锋副教授作了题为《高水平期刊的撰写与投稿经验分享以Nature cities为例》的学术报告。施利锋副教授结合本人在论文撰写与发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如何从领域内知名期刊逐步迈向领域顶尖期刊(前5%),最终挑战并突破进入Nature子刊的全过程。
施利锋副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Nature子刊的独特性与挑战性。由于Nature子刊因发文量少,竞争异常激烈。他指出,Nature子刊不仅要求高度的学术性,还更注重科普性,尤其是如何生动有趣的呈现科研发现,是成功发表的关键。因此,论文的结论部分至关重要,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此外,数据的精度、质量和方法是支撑结论的核心基础,也要像其他学术论文一样,必须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他还提醒大家,撰写和投稿Nature子刊的过程通常漫长且充满挑战,往往需要2至3年,期间可能会影响其他论文的撰写,因此需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此外,他还介绍了投搞前对文章可行性评估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术编辑,以及国际合作在提升论文学术信誉和学术影响力中的作用。
施利锋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多源地理大数据在城市化特征及其演变的映射、估算和分析中的应用。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随后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两次前往德国宇航中心遥感数据中心联合培养或访问。近年来,他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it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写作与投稿经验,也激发了大家对Nature子刊等高质量论文发表过程的深刻思考。施利锋副教授还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互动,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文/王浩,图/刘若文)